現代台灣台語漢文傳統擊缽詩格律指瑕:重字
清代科舉考試中規定,律詩不得重字。自乾隆年間鄉會試增試五言八韻詩以後,試帖詩採用平水韻限用平聲,詩內不許重字,此一規定影響台灣擊缽詩壇至今,無論絕句律詩均不許重字,或謂之【相打字】,除了特殊的句式以外,一般不允許重字,初學者容易因為詞彙不豐,學習多年者會因為失於檢查而犯此病。
重字例子001
現代台灣台語漢文傳統擊缽詩格律指瑕:重字
清代科舉考試中規定,律詩不得重字。自乾隆年間鄉會試增試五言八韻詩以後,試帖詩採用平水韻限用平聲,詩內不許重字,此一規定影響台灣擊缽詩壇至今,無論絕句律詩均不許重字,或謂之【相打字】,除了特殊的句式以外,一般不允許重字,初學者容易因為詞彙不豐,學習多年者會因為失於檢查而犯此病。
重字例子001
現代台灣台語漢文傳統擊缽詩格律指瑕:失律
失律是指詩中平仄錯誤,平仄是格律詩最重要的因素,格律詩對平仄的要求非常嚴格。平仄規定,是學習格律詩寫作的基礎,在唐朝中期以前律詩尚未定型化的時候,詩人也並非完全依律寫詩。因此,平仄不合、對仗不工等現象仍然存在。但是從唐中期以後,律詩格律已經形成,失律就不成為律詩,因此書寫台灣的擊缽詩時,必須嚴格遵照律詩的平仄格式,萬萬不可以失律。
失律例子001
現代台灣台語漢文傳統擊缽詩格律指瑕:犯大韻
犯大韻,是指在傳統詩寫作時,於不是韻腳處,用上與韻腳同韻之字時,原則上就算犯大韻(有例外,以下說明)。犯大韻是台灣傳統擊缽詩創作上必須避免的錯誤。
(例一)